本·西蒙斯,今年NBA选秀的状元,近期透露,他在路易斯安那州度过的一年大学生涯,在他看来,仿佛是虚度光阴。“这简直荒谬至极,因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本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掌握学习技巧。然而,我即将迎来参加NBA选秀的第二年,显而易见,这一年的课程对我并无实质性帮助,它无法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马克·艾默特,NCAA的总裁,随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并不赞同NBA对选秀年龄的限制。他提到了那篇关于本·西蒙斯对选秀规则抱怨的报道,强调这并非NCAA的规则,而是NBA的规定。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有人渴望成为职业球员,却不想接受大学教育,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不去上大学。
NBA设立选秀年龄门槛,旨在防止心智尚未成熟的高中生球员难以应对NBA激烈的竞技环境,从而造成他们天赋的浪费。自2005年起,NBA正式对选秀年龄作出规定,规定自2006至2007赛季起,选秀球员的年龄需至少满19周岁,且必须在高中毕业之后参与至少一年的其他联赛,或者完成一年的大学学业。穆迪埃就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到CBA打了一年球。
从NCAA到NBA更科学
自NBA实施选秀年龄门槛以来,便鲜见科比与勒布朗·詹姆斯那样才华横溢的高中生球员出现。NBA的过往中,不乏高中毕业后便踏入联盟的球员,他们最终成为了璀璨的明星。摩西·马龙便是其中之一,他作为首位以高中生身份加入职业联赛的球员,在职业生涯中荣获了一次总冠军、一次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三次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荣誉。此外,他还13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并于2001年荣登篮球名人堂。
加内特曾在芝加哥法拉格特职业学院完成学业,德怀特·霍华德则出自西南亚特兰大基督学院,麦蒂的母校是北卡罗莱纳蒙特赛昂基督学校,而斯塔德迈尔则是奥兰多赛普勒斯·克里克高中的毕业生,这四位均是在高中时期便展现出卓越篮球天赋的球员。2005年,杰拉德·格林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在首轮选秀中被凯尔特人队以第18顺位选中。此后,他曾在多支不同的球队效力,甚至有过在CBA龙狮队出场的经历。到了2015年的夏天,他最终以一名老将的身份,以一年的底薪合同加入了热火队。
实际上,NBA的规则并不仅限于期望球员在大学阶段接受教育,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是期望球员通过参与比高中联赛更高级别的比赛来锻炼自己。NCAA作为一个卓越的篮球组织,汇聚了众多杰出的教练,对于那些并非天生具有超凡天赋的球员而言,从NCAA过渡至NBA的路径,是一条更为“科学”的成长途径。
球星退役后不忘充电
林书豪堪称当今“学霸级”球星的佼佼者,身为哈佛学子,他不仅率队赢得了常春藤联盟分组赛的冠军,更是一举跻身强队行列。值得一提的是,林书豪成为了自1953年以来,哈佛大学首位踏入NBA的学生球员。
毕业于知名学府的NBA球星,他们的生活似乎更加美满,这一点也与他们在大学期间不断自我提升的经历密切相关。观察NBA中那些智商超群且出身名校的球星,如史蒂夫·纳什,他毕业于圣塔克拉拉大学;雷·阿伦,他的母校是康涅狄格大学;杜兰特,他的学历来自得克萨斯大学;贾森·基德,他的毕业院校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保罗·皮尔斯,他的教育背景则源自堪萨斯大学。这些球员的成长历程与NBA所倡导的价值观相契合。
NBA中不少球员在未完成大学学业的情况下便投身职业联赛,他们会在职业生涯中抽出时间进行学习,最终获得学位。以克里斯·保罗为例,他在2005年加入NBA时仅是大二学生,随后他付出了10年的努力,最终从维克森林大学成功取得了宗教学位的荣誉。2011年,沙奎尔·奥尼尔宣布退役,随后投身于迈阿密巴里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在这段为期4年半的学习旅程中,他需修满16门课程,并完成54个学时的学习任务。(广州日报记者 许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