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伟与邹雨宸的名字出现在NBA选秀名单中,无疑再次激起了国内球迷的狂热。然而,实际上,参与这一选秀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
关于中国球员想要参加NBA选秀,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呢?哪些人符合参选条件,哪些人则不符合?在正式参选之前,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NBA现行的劳动资协议,于2011年夏季签订,有效期为十年,双方均可在2017年夏季选择不再续约。根据该协议,新秀的年龄限制如下:选秀大会对所有在当年1月1日之前已满19岁(即超过19岁)的球员开放,而未满此年龄的球员则不具备参加选秀的资格。2011年的劳资谈判期间,双方就新秀的年龄门槛展开了讨论。萧华提议将最低年龄门槛上调至20岁。然而,双方并未就此达成共识。为了能尽快启动新赛季,双方决定将这一议题暂时搁置,并约定在未来的时间里继续探讨。换言之,在下一轮劳资协议谈判中,这一年龄限制有望得到调整。
在当前NBA选秀的规定里,选秀对象被划分为美国本土球员和海外球员两大类。对于美国本土球员而言,他们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才能具备选秀资格:一是年满19周岁,二是已从高中毕业并离开校园至少一年,此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一是在美国四年制大学或学院顺利完成学业,或者提前从所在班级毕业,从而丧失了继续参加NCAA联赛的资格。该球员在高中毕业后并未选择升学,自那时起已有四年时光流逝。在选秀当年的1月1日之前,他已投身于NBA以外的其他职业篮球联赛。他主动向联盟提交了报名,明确表示自己是一名“提前参加选秀”的球员。
国际球员需满足19岁及以上的年龄要求,并且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一是该球员在选秀当年未满23岁(若国际球员年满22岁但当年未获选,则自动成为NBA的自由球员,无法再通过选秀被选中——以巴特尔为例)。二是该球员曾在NBA以外的美国职业联赛有过比赛经历。该球员主动向联盟提交了报名申请,并明确表示自己属于“提前参加选秀”的范畴。
达成前述数项要求或许较为繁琐,然而确实存在球员如此行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14-15赛季效力于CBA广东男篮的伊曼纽尔-穆迪埃。他在高中毕业后,由于成绩问题未能继续在NCAA赛场竞技,转而投身CBA联赛,此举符合了美国本土球员的第三个要求。而更为常见的是,球员本人或其经纪团队向联盟提交相关申请。
这份申请究竟该送往何方呢?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通过邮寄,将信件寄至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645号,地址标注NBA总裁亚当-萧华收;二是直接在NBA的官方网站上,向联盟选秀办公室发送电子邮件。联盟设有专人负责处理此类邮件,若你满足当年选秀大会的报名条件,或是你的特殊情况极具说服力,他们便会向你发送一份相关表格。完成填写并经联盟审核通过后,你的名字便将列入当年的选秀名单。因此,获得参加NBA选秀的资格相对简单,而真正棘手的是如何被一支NBA球队选中。
作为自愿提出“提前参与选秀”的运动员,您需将申请文件在60天前提交至联盟总部,以今年为例,您需在4月24日之前完成提交(选秀活动定于6月24日举行),在这期间,您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刻苦训练,并有机会参与NBA在美国多地的联合试训活动,同时还有各支球队独立组织的试训。符合条件的球员均可报名参加联合试训,而单独试训则需由各支球队根据自身需求发出邀请。若在试训结束后,您自认为尚未达到NBA竞技水平,也允许在选秀大会开启前10日内撤回申请,仿佛此事从未发生。
球迷们可能会接着询问,是否有过普通球迷尝试报名NBA选秀?对此,答案是肯定的。
2007年,有个名叫扎克-范因斯坦的球迷,他竟然真的付诸行动,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室友的一个玩笑:“咱们去试试NBA选秀吧。”室友的话虽是戏言,但扎克却当成了真事。范因斯坦查阅了NBA选秀的相关条例,发现他满足了年满十九岁且已从高中毕业至少一年的条件(该规定于2006年正式实施),于是他着手给NBA官方写信(当时NBA的总裁是斯特恩)。起初,他未能找到NBA联盟办公室的具体地址,尽管在官方网站上搜索了一番,但并未找到有用的信息。无奈之下,他决定通过球迷代为转交信件,信中写道:“这是我参加选秀的声明。”以引起联盟官员的重视。
此信中披露的内容如下:“我,扎克-范因斯坦,有意报名参加2008年的选秀活动。以我身高约1米72,体重约59公斤,作为一位高加索人,我自认为具备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素质。然而,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我实际上从未接触过篮球运动。”故事本应在此画上句号,然而,即便不提他的身高体重,单看那最后一句话,他显然不具备被任何球队看中的可能。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恰好符合参加NBA选秀的条件,因此,故事仍将继续向前推进。
4月1日这天,范因斯坦收到了NBA官方的回复信件,信中提到:“尊敬的范因斯坦先生,我们已经收到您的来函,并批准您参加2008年选秀大会的请求。请您填写随信附上的表格,并将回执寄回联盟选秀办公室。”范因斯坦如此评价:“我坚信这绝非愚人节的恶作剧。”次日,他迅速完成了两页资料的填写,并按照指定地址将其寄出。在那之后的一周里,他并未收到任何回应。直至4月14日,他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给联盟办公室拨打了电话。当时担任NBA劳资协议办公室主任的埃里卡-鲁伊兹向他解释道:“你所有的选秀相关手续都已经按照规定流程处理,后续无需你进行任何操作。”
随后,范因斯坦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选秀平台)的“(未知球员)”类别里发现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发现让范因斯坦自豪了好一阵子,然而在08年的选秀大会上,没有任何一支球队对他抛出橄榄枝(这在情理之中)。范因斯坦在第二天于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请注意,我未曾参与过NCAA的比赛,高中联赛也未曾涉足,甚至在初中阶段,篮球运动也未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记得上一次接触篮球,正是克林顿总统与他的女秘书在90年代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尽管如此,我还是勇敢地参加了2008年的选秀大会。若您对此存疑,不妨亲自登录选秀网站进行核实。在此,我要感谢大家的支持。遗憾的是,凯尔特人队认为塞米-埃尔顿(2008年以第60顺位被凯尔特人队选中)比我更有实力。”
在2013年4月,一个名叫范因斯坦的追随者现身,这一事件有助于阐释NBA选秀制度。一位昵称的球迷透露,他几周前向联盟递交了一封申请信,期望能参与本年度的选秀。信件发出后,他并未收到任何回应。就在他逐渐感到绝望之际,联盟终于回信了。信中提到:“我们于4月19日收到了您的来信。根据信中的描述,您是2010届的大学毕业生,因此自那时起您就有资格参加选秀。今年的NBA选秀大会将于6月27日举行。现在,您已经成为一名自由球员(若满22岁且未曾参加过选秀,将自动成为自由球员),可以与任何球队达成签约协议。”
那封信上落款为安迪-托布,此人为负责NBA选秀的联盟行政主席,信尾附有托布的亲笔手迹。这一事件在《》杂志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甚至兴致勃勃地与网友们展开了互动,他承诺:“在我帖子下留言的前10位朋友,在我完成签约后,每人都能获得一辆凯迪拉克。”随后,有网友主动推荐自己担任他的经纪人,还有人对他的意向进行了采访,询问他愿意加入哪支球队。他本人对此表示十分配合,认为自己在老鹰队会很合适,那里的氛围很好,其他球队也尚可,只要不是骑士队都无妨。由于缺乏确切的消息披露,我们无法确切知晓这位网友的真实身份。或许他真的已经投身NBA赛场,只是不愿意履行那10辆凯迪拉克的承诺。
关于球队的规定已有数条,至于球员方面,亦有一项规定:若该球员被选中却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与选中他的球队或任何职业球队达成签约,他将在下赛季仍有资格参与选秀。若他再次被选中且依旧未能签约,那么他将在一年后的选秀日成为自由球员。此规定鲜有人违反,因为若成为自由球员,球员不仅会浪费三年的时间,而且他在NBA各支球队中的形象和评价也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