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冠王到远离主流,穆里尼奥为何失去魔力?球迷有话说

作者:24直播网       时间: 分享

我是穆里尼奥的球迷 ,2010年他带领国际米兰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三冠王”伟业 ,自那之后我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从那以后 ,不管他执教哪一个俱乐部 ,我都会关注一下 。在皇马,我感到遗憾,他多次打进欧冠半决赛,却无法再向前迈进;在切尔西,我发出感叹,他遭遇了更衣室的背叛;在曼联,我认为他实际上很成功,却背锅离开了;在热刺,在罗马,乃至如今在费内巴切,他越来越远离欧洲足坛的主流,我也从熬夜看比赛直播变成了赛后只关注一下新闻。

对我而言,穆里尼奥依旧是“特别的那一个” 。从一些重要赛事来看,他的战术指挥能力依然存在 。并且年过六十还在自我革新 。没有安于现状 。那么 。为何他逐渐失去魔力了呢 。曾经的“魔力鸟” 。失去了魔力 。也只是一只飞得较高 、叫得较响的鸟罢了 。最重要的问题,似乎并非竞技方面的问题,当年穆里尼奥离开皇马,离开曼联,离开热刺,至少不全是因为竞技原因造成的。

最近,我在阅读财经新闻、关注国内以及全球经济贸易形势时,不停地想起穆里尼奥。很多人给我的感觉很像穆里尼奥。很多事情给我的感觉也很像穆里尼奥。因为我是穆里尼奥的粉丝,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所以这些事情很快勾起了我尘封的记忆,让我感到十分熟悉!

我并非足球技战术方面的专家,然而对于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大众传播学,我还是具备一定发言权的。在我眼中,穆里尼奥的管理方法其基础是一句话:拉仇恨。这是他当年获取成功的缘由,也是他近年来持续倒退的缘由。

不管执教哪一支球队,穆里尼奥都热衷于营造“我们与他们”的心理紧张态势。这里所说的“我们”,指的是球队中的成员,特别是那些在球场上踢球的运动员。而“他们”,则是除了“我们”之外的所有对象,包含但不限于:

穆里尼奥在执教皇马的时候,他的“拉仇恨”战略充分展现出来了,瓜迪奥拉带领的巴萨被当作不可调和的敌人,皇马球员得随时表现出对巴萨的敌意,每场比赛都是激烈对抗的战争,穆里尼奥用手指戳巴萨助理教练眼睛的“名场面”,会被历史长久铭记。

从结果方面来看,穆里尼奥取得了成功,在巴萨Tiki-Taka的黄金时期,他以100分的高分夺得一个联赛冠军,还促使瓜迪奥拉辞职,有些人至今仍坚信瓜迪奥拉是被穆里尼奥“赶走的”,虽然我不太认同 。

然而,穆里尼奥是如此成功的一个人,在皇马的第三年却只能用惨剧来形容。各项赛事均一无所获,这还不算完,关键在于更衣室陷入了混乱,而且失去了俱乐部管理层的支持。功勋球员卡西利亚斯和拉莫斯与穆里尼奥闹翻,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不赞成穆里尼奥的“拉仇恨”战略,该战略认为皇马与巴萨的竞争没必要上升到仇恨高度,球员和教练都不应“入戏”太深。实际上,弗洛伦蒂诺主席恐怕也是这样想的,并且作为主席的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其中的门道。

一个俱乐部,如同一个国家,有着“对内”“对外”之分,也存在“高层”“基层”的不同逻辑。就拿皇马来说,基层球迷都是“美凌格”,他们与巴萨、马竞水火不容,甚至想直接用棍子打断对方球迷的腿。然而到了球员层面,考虑的问题便有所不同。皇马和巴萨的球员,很多都是国家队队友,每年要朝夕相处一个月以上,并且还要共同为国争光。更何况,两队球员常常需要在球场外的商业活动中合作,也常常需要在球场外的文化活动中合作,要是撕破脸了该如何是好?

到了俱乐部管理层,他们考虑的内容就更加不同了。皇马与巴萨、马竞之间直接进行的球员交易数量不多,不过这三家俱乐部依然存在合作关系。暂且不说其他方面,在和欧足联、西班牙足协进行博弈时,皇马和巴萨难道不存在合作吗?不要忘记,后来这两家俱乐部带头筹备“欧超联赛”,它们的目标是一致对外的。更何况西甲大俱乐部的主席大多是商人,弗洛伦蒂诺、拉波尔塔、巴托梅乌,他们之间难道不存在任何私下的商业合作?大家都是喝茶谈生意的体面人,为何要学足球流氓那一套,彼此互相仇视?

简单来说:“拉仇恨”最好只在基层进行,特别是自家球迷这一群体。“美凌格”们对巴萨越是充满仇视,就越会购买门票,越能营造社交媒体的热闹氛围,皇马的品牌价值也就越高。而到了球员和职员这个层面,就不适合太当真了,要明白足球只是一项游戏,并非关乎生死的大事,不值得去拉仇恨。

至于管理层,合作成分远远超过竞争,毕竟即便你赢下所有奖杯,也无法消灭巴萨这家俱乐部,并且皇马并非你唯一的财富来源。看似是死对头,实则是好基友,这才是俱乐部竞争的真面目啊!

穆里尼奥拉仇恨管理方法_穆里尼奥战术指挥能力_穆里尼奥 在巴萨

对于穆里尼奥而言,问题出在这里,他的“拉仇恨”必须全身心投入,若不让球员有危机感,不让球员有羞耻感,便无法确保他们严格执行战术,更无法确保他们对教练绝对信赖与忠诚。穆里尼奥是出身于巴萨的教练,他在国际米兰、皇马以及切尔西二期时,常常炮轰巴萨,这并非源于他对巴萨有深仇大恨,而是完全的实用主义,那几年,若想统治欧洲,就一定要迈过巴萨,若要迈过巴萨,就必须在更衣室将巴萨妖魔化,使俱乐部上下一提巴萨便切齿痛恨,这便是穆里尼奥的赢球之道。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了,球的确是赢了,然而球员们打鸡血般的状态仅仅持续了两年,到了第三年就都不干了。这样的做法,中立媒体不待见,裁判不喜欢,足协不乐意,俱乐部管理层也不再感兴趣。即便穆里尼奥在那三年拿到了一座欧冠奖杯,恐怕也不足以使他成为皇马的“长期教练”,况且他每年都差那么一点?

穆里尼奥的“穆三年”魔咒起始于皇马。对于大俱乐部的球星来说,第一年陪你拉仇恨、打鸡血尚可接受,到了第二年就会觉得有些疲惫,而到了第三年,不仅会感到疲惫,还会担心自身商业价值受到影响。以切尔西二期的女队医伊娃事件作为例子,穆里尼奥抱怨队员居然支持一个队医却不支持他,队员心里想的可能是,我帮助教练,这是恃强凌弱,那么今后我还能不能接广告,我的社交媒体会掉多少粉丝 ?

公平来讲,随着时间不断推进,穆里尼奥察觉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他先后执教热刺、罗马和费内巴切,其身上的棱角已被磨平许多。尽管他本人依旧习惯针锋相对,但已不再强行要求球员与他一同树敌。这种改变,使他有条件在足球领域持续活跃,然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他的管理效能。

自从离开曼联后,我们很少见到穆里尼奥的球队打出那种高度具备意志力的“铁血”场面了 ,不拉仇恨,怎么能称得上铁血呢 ?不过 ,在整个足球界 ,“铁血”的时代总归已经过去了 。现在是尊重球员个性的时代 ,这就注定了以“拉仇恨”为核心的玩法 ,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有翻身的机会 。

附带说一句:穆里尼奥当年能够创造辉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担任主教练,而非俱乐部主席或CEO。主教练尽管承担着诸多对外职能,不过归根结底是对内的。他在更衣室关起门来引发仇恨,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引发仇恨,虽说对外部世界的影响较大,然而仍能够由俱乐部管理层进行弥补。

假如穆里尼奥成为俱乐部管理层,那破坏力会极大,皇马和巴萨的竞争恐怕真会升级到失控状态。弗洛伦蒂诺信任穆里尼奥三年,正是因为作为俱乐部主席的他,有能力且有信心控制“拉仇恨”的影响,换个不够老练的主席,恐怕做不到这点。

再附带说一句:穆里尼奥在工作之外,对很多事情其实都能清楚地认识。温格、拉涅利曾被他骂成“失败专家”,后来都得到过他全力的支持。梅西在球场上多次拦住他,也得到了他充分的肯定。阿布拉莫维奇、弗洛伦蒂诺乃至列维,曾经与他不欢而散,他对他们仍能保持起码的得体甚至友情。

这充分表明,穆里尼奥实际上明白“拉仇恨”并非足球的全部内容,大家都是具备职业素养的生意人,没有必要将职业对抗提升至个人仇恨的层面。只是身为教练,他必须向球员灌输仇恨,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自己的威信,贯彻自己的足球理念。这究竟算是聪明还是无奈呢?

要是换成了一群“拎不清”的教练,他们没有穆里尼奥那样的水平,却要去做比穆里尼奥更激进的事,从长期来看恐怕会更令人担忧。要是在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小球会,这种玩法在前两年或许效果还挺好,能让人忽略其中隐含的风险。持续的时间越久,风险就越容易暴露,到那时还会有人装傻(或者真傻)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这一代球员不行吗?”还是我们太成功,裁判越来越针对我们了?”

我并非是个足球专家,我今日所写的内容,在足球专业人士眼中必定存在诸多漏洞,然而,我坚信绝大多数读者能够理解,我真正想要阐述的并非足球,本文里的穆里尼奥,更像是一个“寓言人物”,其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毕竟,“拉仇恨”现象不仅在足球场上存在,在人类社会的各个环节也都存在。要是大家可以从我的偶像穆里尼奥的兴衰历程着手,运用相似的逻辑去领会更多事物,那么本文就不算白创作了。

期望国际米兰能够夺得2025年的欧冠联赛冠军!与此同时,盼望穆里尼奥能够早日回归一线豪门,进而看看他在“不引发仇恨”的状态之下,能够缔造怎样的奇迹。

标签: 穆里尼奥在巴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