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稳定性确保了联赛的持续稳定成长。我们应当巧妙地根据联赛的进程和整体发展趋势来调整规则,而非仅仅因为一两场比赛的胜负就触发大规模的变动。
中国男篮职业联赛的第二个十一赛季似乎声势浩大已落幕,四川队荣膺冠军,职业篮球的版图亦随之发生了变动。然而,CBA仍存在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正日益增多,愈发明显,整个行业对深化改革的期望愈发迫切。
在球迷和民众的视角中,亦或在俱乐部与球员的内心深处,谈及改革,最切实可行的便是调整规则。当人们习惯了某种稳定状态,稍作规则上的调整,便能打破可能导致的僵化平衡,旨在推动进步与提升,实现一个更高层次的相对平衡。无论是事业还是球队,不论观察何种运动项目与队伍,无不遵循此理。
CBA亦如此。在赛季开始之际,鲜有人能预见到四川队能够赢得冠军,甚至更少有人关注其背后的“金强”企业究竟从事何种业务。这支队伍中并无四川本土球员,却凭借中国篮协的政策,充分调动了三名外籍球员的潜力,实现了夺得CBA总冠军的愿望。因此,此举引起了对手和舆论的不满,取消三外援政策的呼声再次高涨。
在赛季启动之初,四川队明显实力不足,否则也不可能获得特殊政策照顾。因此,他们在夺冠后,关于依赖三名外援的质疑声自然不绝于耳。然而,这种政策并非今日始创,为何以往享受同等待遇的球队未能实现突破,唯有四川队实现了这一壮举,这其中确实有许多值得深思之处。
扶助弱势群体和缓解贫困的政策并无不妥,实力雄厚的队伍也不必将此看作是对自身的束缚。实际上,即便是有三名外援的球队,也并非必然能赢得冠军。在本赛季的CBA季后赛中,每轮被淘汰的队伍总共只赢得了三场比赛。从四分之一决赛到总决赛,大多数比赛都呈现出一方完全压倒另一方的态势,失去了悬念,自然也就难以称得上精彩。
制定政策是一门艺术,执行政策则需精妙技巧。确立规则需着眼于整体,不能仅仅将各方利益简单相加,更不能仅仅追求平均数,否则,今日看似公正且周全的措施,明日可能就不再适用,持续陷入利益纷争,问题只会愈发复杂。
四川队在下赛季可能因三外援政策的终止而排名下降,亦或无法成功卫冕。若政策维持不变,是否会有其他球队借此优势夺冠,这还是一个未知数。若政策有所调整,那么最初制定此规定的初衷与成效将如何被评判?政策的稳定性对联赛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善于根据联赛的进程和整体发展趋势来调整规则,而非仅凭几场比赛的结果就触发一场大洗牌。